马克·吕布(Marc Riboud)黄山摄影作品

2018-09-29 14:53:40 shotour 1055

马克·吕布(Marc Riboud)黄山摄影作品

马克·吕布(Marc Riboud)黄山摄影作品

马克·吕布(Marc Riboud)黄山摄影作品

马克·吕布(Marc Riboud)黄山摄影作品

2016年8月31日,马克·吕布过世,享年93岁。他是上世纪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多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邀请来到中国,一生拍摄了无数中国主题的作品,与中国有着极深的渊源。

摄影大师马克·吕布黑白肖像.jpg

摄影大师马克·吕布黑白像

马克·吕布(Marc Riboud)1923生于法国的里昂。在他14岁时,他父亲给了他一台柯达相机,从此马克·吕布就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二次大战期间参加了法国地下反法西斯游击队。1952年加入玛格南图片社。1975年、1976年当选为玛格南欧洲分部主席,并一直任职到1980年。足迹遍及全球,尤其是印度、中国、越南、美国和中东。出版了大量摄影集,其中有1951年《日本妇女》、1964年《加纳》、1966年《中国三面旗帜》、1970年《北越面孔》、1981年《中国印象》等。

从1956年底到2006年,马克·吕布到中国游览的次数已经超过了20次,而他最喜欢拍摄的主题是黄山

88岁的马克·吕布至今仍坚持只用胶片相机拍摄,他拍摄最多的也是黑白照片,其中又以人物纪实类偏多。最让他得意的是黄山系列风景照。与以往黄山风景片大不同,马克·吕布的黑白照片里的云雾黄山仿佛一幅中国水墨画。据悉,马克·吕布黄山系列作品图集目前已“绝版”,现在每幅价格在5万元以上。

马克·吕布(Marc Riboud)黄山摄影作品2.jpg

马克·吕布(Marc Riboud)黄山摄影作品3.jpg

黄山,1983

附:新周刊2007年第19期

贝聿铭告诉我黄山是中国绘画和诗歌的摇篮
马克·吕布[法国]

问:你第一次来中国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要来?你见过毛主席和周总理,有什么印象? 

答: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957年1月1日。因为那时禁止西方人进入中国,我急切地想冲破一切障碍。我花了一年时间才取得签证。我刚从印度回来。中国似乎比较贫穷,但情况比较乐观。孩子、女人和男人都在田里劳动(人民公社)。我和另外200名嘉宾一起在宴会上见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第二次是1965年,我和—名法国记者,在人民大会堂采访了周总理,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后来我听说周总理通常是彻夜工作。

问:你镜头下的黄山很像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你也似乎很熟悉中国诗人王维和画家石涛。你是否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答:我从建筑师贝聿铭那里听说了黄山,他告诉我黄山是中国绘画和诗歌的摇篮,我不懂中文,因此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石涛。

问:你出版了几本关于中国的书,包括《中国40年摄影集》,现在可说是《中国50年摄影集》,你被视为中国的老朋友,中国摄影师称你为“老布”,意为“受尊敬的吕布”,为什么你—直对中国保持兴趣? 答:当然我已经老了,也算得上一个朋友,所以我是中国的老朋友。我知道中国人将白头发视为年纪大,我保证我不会收头发的变白来赢得中国人的尊敬。 

问:玛格南摄影师,尤其是你和布勒松,影响了很多中国摄影师如吴家林、肖全。你拍摄普通者百姓的平和手法感动了很多摄影师。你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摄影? 答:布勒松能广泛影响中国摄影师,这很好。当代中国摄影师应该多一些参照自己的同行如吴家林和肖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今天的中国摄影师似乎受到许多西方最差摄影师的影响。

问:你说过很难给中国画像,拍得越多,印象越模糊越矛盾。中国对你而言,是一个有着许多新鲜事物的东方奇国还是一个有着深厚感情的地方?

答:我对中国的看法没有改变。我对中国人民有着很深的感情。

问:你似乎很遗憾现代中国无处不在的消费主义,并叹惜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消逝。但你是否真的看过毛时代的传统文化之美?或者只是中国古代绘画留给你的印象?

答:革命通常会摧毁旧经济。中国层出不穷的高楼大厦和新的郊区已经毁掉了许多老房子和历史遗产。当然,紫禁城、天坛和少数古建筑还存在,但上海、北京和其他城市到处在拆迁。众所周知,经济的崛起比革命更能改变现实。一个经济发展如此迅速、商业化程度如此之高、世界第三经济体、拥有最强大军队之一的国家应该平衡经济的成功和政治的发展。像其他的经济发达国家。今天的中国应该实行,也无法回避这一选择。

问:很多玛格南摄影师拍过中国,你看过那些图片吗?有什么感受?

答:我没见过那些图片,但见过一些非常有震撼力的图片。

问:据说你随身携带一张有周总理的照片以便在中国遇到困难时拿出来当通行证,这是真的吗?为什么是周总理而不是其他人?

答:关于通行证的说法是错误的。的确我非常敬佩周总理,但我记不清在中国遇到过真正的麻烦。可以说,全世界都一样,如果你对别人微笑,大多数人会报以同样的微笑。而且我注意到,世界上越穷的人越好客。

经常被称为一个人道主义摄影师,马克·吕布对作品的敏感性拉近了作品本身和观众的距离,引发了人们对政治,社会以及美景的思考。他对那些美丽的,幽默的,还有那转瞬即逝的情感的捕捉能力,使他获得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摄影记者之一的美誉。

马克·吕布与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也是我们应该了解他的原因之一。马克·吕布的作品追求平实自然的玛格纳摄影风格,为了保证视觉效果的真实,他习惯使用徕卡M6型相机,配用35毫米的镜头,以其宁静柔顺的快门不致惊动被摄的对象,而35毫米镜头被很多摄影家认为是较符合人眼视角的一种135相机镜头。他的作品在全世界摄影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1955年1月,马克·吕布第一次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国,开始了他为期5个月的长途旅行,由此也开始了他和中国的不解之缘。马克·吕布已经先后20多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观察和记录了在这里发生的许多历史大事,用无声的照片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他相继出版了《中国的三面旗帜》、《中国40年摄影集》、《明日上海》等摄影集。当回过头来谈到对自己这些摄影作品的看法时,马克吕布说:“那些相片只是一些琐碎的细节,它们不代表任何观点或价值判断,更无法为中国历史变迁提供见证。”“而我喜欢拍摄很细节的东西,很多别人所不关注的细节,我觉得那很重要,上帝是存在于细节中的。那些细节和摄影本身都是源于生活的。”

鞍山 接线员 1955

鞍山 接线员 1955

广州 1956

广州 1956

鞍山食堂1957

鞍山食堂1957

北京 1957

北京 1957

北京 1957

北京 1957

广西·稻田 1957

广西·稻田 1957

山西 1957

山西 1957

北大 1965

北大 1965

北京 1965

北京 1965

马克·吕布记录了一个变迁中的中国,在其20多次中国行中,数次往来北京、上海,记录过在北京钟楼表演杂耍的民间艺人,记录过登上长城的中国军人,也记录过21世纪街头巨幅广告中的美女周迅。此次展出的近140余幅作品中大部分都与中国有关。从他1957年第一次来中国看到的北京的平民生活,到新世纪在上海看到各种时尚不断兴起,他用镜头为观众讲述了5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

北京琉璃厂 1965

北京琉璃厂 1965

广西 1965

广西 1965

上海 1965

上海 1965

周恩来 1965

周恩来 1965

长城 1971

长城 1971

邓小平1982

邓小平1982

上海 证交所前 1992

上海 证交所前 1992

巩俐1993

巩俐1993

深圳 1993

深圳 1993

浙江 1995

浙江 1995

平遥 2001

平遥 2001

标签:  马克·吕布

关于我们

摄途网是黄山摄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综合摄影旅游服务平台,为您的摄影旅途提供专业定制,我们立足黄山,面向全国和境内外摄友组织黄山及各地摄影旅游服务。

查看更多

黄山摄影团

联系我们

  •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跃进路6号
  • 13855913950
  • shotour#163.com
  • www.shotour.com